首页>滚动 > >正文

流量变“留量”是个系统工程


(资料图)

今年演出市场真是火了,场馆档期难约,热门演出门票难抢。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,今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同比增长400.86%,演出票房收入同比增长673.49%,观众人数同比增长超10倍。

这是供需双向奔赴的结果。待执行项目和新增项目叠加,让今年的演出项目尤为密集,大型演唱会、音乐会、话剧、儿童剧、舞蹈、旅游演艺全面恢复,精品不断,丰富着各个层次消费者的选择;歌迷、剧迷、票友、游客积攒了足够多的热情,无比期待在一场场久别重逢的演出里尽情鼓掌尖叫。

场次密集、品类多样的演出产品丰富着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,也成为拉动地方消费、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力手段。大型演唱会的“吸粉”能力惊人,有统计显示,这类项目平均跨城观演率超过购票总人数的50%,对交通、住宿、餐饮等周边消费形成强大的带动能力。二季度以来,随着天气转暖,各种音乐节进入相对密集期,短时间高频次的音乐节并非局限在演出热门城市,一些“小众”目的地因为音乐节的落户聚拢了人气;演艺新业态、小剧场新空间等是疫情后演出领域格外活跃的市场要素,演出形成的聚合效应直接带动区域客流量增长,剧场内外强强联手拉升综合性消费;旅游演绎广受青睐,成为文旅融合推动景区提升和夜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……

由此可见,对于不断扩大消费基础、释放多层面消费需求,演出市场大有可为。演出能聚合多少人气、拉动多少消费,首先取决于演出项目本身具有多少吸引力。叫好才能叫座,演出真好看,消费者才愿意掏钱买票,甚至不惜“远走他乡”一睹精彩。对于演出机构来说,最难的是持续推出优秀作品,丰富演出产品供给,以更强大的吸引力、更丰富的表现力、更充分的体验感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和各类演艺空间。想要把演出的“流量”转化为“留量”,拉动实实在在的消费更是个系统工程,政府部门是其中的关键一环。除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不断激发文化市场活力,还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公共服务,才能让优质演出愿意落户,让观众愿意走出家门,走进现场。

标签:

相关阅读